山东有个物化考生谋略天下,今年考了503分、位次1793XX,结果第1次志愿滑了。原因是保底志愿“保漏”了。
为了填报志愿,考生和家长下了不少功夫,看了不少视频和文章,了解了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,吃透了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。他们知道,山东新高考是96个平行志愿直接到专业,无调剂,所以,在保好底的前提下,可以大胆向上冲。
所有这些想法都没有错,问题出在参考坐标上。冲稳保的参考坐标有两种,一种位差法,一种是分差法。
位差法就是以个人位次为参考坐标,筛选适合自己的冲稳保志愿;分差法就是以人个分数为参考坐标,筛选适合自己的冲稳保志愿。
他们听一个志愿大咖说:分数是相对的,位次是绝对的。每年高考分数,因为试题难度、考生水平等多方面原因,分数都在“变”,25年600分,放在24年只相当于596分。而位次却是唯一的,600分的25060位次,放在24年,还是25060位次。
而投档录取,就是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,位数其就是就是人数,也就是说,位次与录取人数直接联,但与分数无直接关联,因次,志愿填报参考采用“位差法”比“分差法”更准确。更何况,位差法要换算同位分,哪怕就是换算成同位分,也远不如“绝对的位次”更准确。
冲志愿一般高于个人位次10000以上,
稳志愿一般是个人位次上下3000区间;谋略天下
保志愿一般低于个人位次30000就足够了。
假设你的位次179350就是今年的录取计划数,那么+30000到了209350。
理论上录取179350就应该有你了,更何况已下调30000万呢?按照“分数优先”原则,先投高分(高位次)考生,总不可能将你“跳“过去,先录取后面的考生吧!
考生和家长听了,觉得很有道理。于是决定采用位差法,以自己位次为坐标,除了冲稳志愿外,将保志愿的底设定在3万位次。
结果冲志愿没冲中,稳志愿没稳住,保底的十几个志愿今年位次都上升了6万多,这个底“保漏”了。
实事求是地讲,填报志愿,“位差法'的确比”分差法“更精确。但精确是一回事,志愿筛选是另一回事。投档录取从总体上是这样,但是具体到考生个人,却并非如此。
因为,理论是面向全体考生的所有志愿,而作为考生,只能选96个志愿。如果冲志愿太猛没中标,稳志愿运气太差没稳住,保底志愿个数又太少,比如少于10个,这10个下保的幅度又不大,比如最大不超过3万位次,随机性太大,这个底就难说了。
因为到了503分,一分2000人,3万位次看着不是个“小数”,但其实差不过是15分。而每年投档录取涨跌幅在15分及以上者,都是众数,因此,降3万位,仍在稳志愿范围里,其实不是真正的“保”,难以保证绝不滑档。特别是保志愿个数偏少,比如小于6个志愿时,更是如此,如果这几个志愿报考人数多、分数(位次)高,分数(位次)线就会上涨,考生滑档就成了必然。
所以,从个数上讲,保志愿不是一个志愿,是一组志愿,一个志愿具有极大的偶然性,多个志愿才能有“概率”,96个志愿,多个个保?一般不少于16个;
从分数(位次)区间上讲,保志愿下调范围要在30~50分——即6万到10万位次,最后两三个志愿要在50分左右,才能绝对保证不出意外、滑不了档。
对于500分左右考生来说,填报志愿要想做到有学可上不滑档,就要做到两点:
一是保志愿个数足——约16个;
二是保志愿底要托得住——要在低于个人分数30分~50分,位次6万~10万,最后两个要在10万右才能真正托住底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位差法虽然精确,但从保险度和使用方便直观上来说,分差法更有效!
对此谋略天下,您怎么看?欢迎留言。
永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